ITCOW牛新网 2月7日消息,随着春运的繁忙进行,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需求也呈现出显著增长。据央视新闻和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从1月26日春运开始至2月5日的11天内,新能源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量达到了3408.91万千瓦时,充电次数也高达151.94万次,相较于2023年春运同期,分别增长了67.06%和48.42%。

这种增长带来了一种被称为“充电潮汐”的现象。即高速公路的充电设施在平日里多处于闲置状态,但到了假期,尤其是春运这样的高峰期,却显得供不应求。整个高速的繁忙指数在最高峰时段达到了30%-40%,意味着有三到四成的充电场站都处于满负荷状态,而平时的繁忙程度仅在10%左右。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地供电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例如,江苏泰州的供电部门对辖区内的7个服务区、14座充电站进行了改造,并配置了移动充电车。在盐靖高速的溱湖服务区,专门配备了一台120kW的移动充电车,能够同时为4台电动汽车提供不间断的充电服务。

此外,天津的电力部门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启用了应急充电舱,并对46座繁忙的高速充电站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后,平均充电时长缩短了近30%,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

事实上,为了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022年就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在预测流量较大的服务区,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并适当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