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OW牛新网 12月31日消息,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今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定义,包括具备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以及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本市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提倡数据开发与合作,为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
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条例指出,现有路侧基础设施将通过升级改造适应智能化需求,新建道路也需与智能基础设施规划对接。此外,鼓励建设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以及探索高精度地图的安全应用,以支持自动驾驶发展。
据ITCOW牛新网了解,市政府将根据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规划,合理划定自动驾驶汽车可通行的区域和道路,并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确保技术落地与实际应用协调推进。
此次条例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明确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个人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期待。符合国家条件并列入产品目录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可作为个人出行工具,驾驶人需遵守道路通行规则并正确使用自动驾驶功能。
同时,条例还涵盖了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道路货运、摆渡接驳、环卫清扫和治安巡逻等都被纳入探索范围。相关部门将按照城市承载能力分阶段推进,并制定落地实施计划。
条例规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从测试到应用的步骤,包括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安全评估等环节。通过评估后,车辆可申领号牌并申请道路应用试点。此外,企业需具备网络安全、数据保护能力,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保障试点活动的顺利开展。
条例要求试点车辆配备安全员和平台安全监控人员,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此外,车辆需定期进行第三方检测,企业还需提供必要的事故信息及分析报告,以配合事故调查。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问题,条例明确,北京市将在国家相关法规框架下处理。发生事故后,驾驶人或安全员需采取人工接管、警示等措施,将车辆停至安全位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同时,条例也对企业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条例还指出,北京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特点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