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OW牛新网11月2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公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2025年和2027年的目标。根据这份指导意见,到2025年,预期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如“大脑”、 “小脑”和“肢体”等将取得重大突破,确保核心部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应用于特种、制造和民生服务等场景。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培育2-3家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探索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将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相关产品将更深度地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指导意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一)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推动云端和边缘端智能协同部署。建设大模型训练数据库,创新数据自动化标注、清洗、使用等方法,扩充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科学布局人形机器人算力,加速大模型训练迭代和产品应用。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面向特定应用场景,构建仿真系统和训练环境,加快技术迭代速度,降低创新成本。

(二)突破“肢体”关键技术:用好现有机器人技术基础,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创新人体运动力学基础理论,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突破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全身协调运动控制、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等技术。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研发高集成、长续航的人形机器人动力单元与能源管理技术。

(三)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凝练关键技术、物料、企业、制造装备、质量、标准、关键软件等清单, 精准推进“补短锻长”。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创新进程。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