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OW牛新网 1月9日消息,据《基础研究》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已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概念的“大芯片”——“Zhejiang”(浙江)。这一设计颠覆了传统芯片制造理念,它不再局限于单个芯片内部的集成,而是直接将整个晶圆用作制造平台,实现了多芯片系统的高度集成。

这款名为“浙江”的芯片利用了先进的Chiplet设计理念,整个系统由16个芯粒构成,每个芯粒内部又集成了16个RISC-V处理核心,从而使得整个系统拥有高达256个处理核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核心均具备可编程和重新配置的能力,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
技术细节方面,这款“大芯片”将采用22nm工艺进行制造,内部包含超过1万亿个晶体管,占据了数千平方毫米的晶圆面积。为了实现这些芯粒之间的高效通信,研究人员设计了复杂的互连机制。每个核心都通过网络芯片(Network-on-Chip)和同步多处理器(SMP)技术实现连接,而不同芯粒之间则通过D2D(Die-to-Die)接口和芯粒间网络接口(Inter-chiplet Network)进行数据传输。此外,该设计还采用了2.5D中介层行封装技术,使得小芯片之间可以共享内存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还指出,这种基于晶圆制造的多芯片设计系统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理论上,它最多可以支持到100个小芯片的集成,从而实现最多1600个处理核心的计算能力。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为高性能计算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未来芯片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